在现实中各国的航母数量排名,全世界拥有真正意义的航母国家只有六个,第一名的数量比其他国家加起来都多,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
第六名一一俄罗斯
航母数量:1艘
俄罗斯拥有一艘中型常规动力航母库兹涅佐夫号这艘航母拥有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力,但目前仍然在大修维护,并且已经维修了很多年,何时能服役仍是一个未知数。
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苏联海军史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苏联每十年发展一个级别的航母,可谓历尽沧桑,在经过“莫斯科”和“基辅”两代“准航母”之后,苏联动用了36个工业部、800多个行业的专家和7000多个工厂、制造厂参与研制和建造,从开工建造到建成下水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到1991年建成服役也只有8年时间就圆了苏联几代人拥有大型航母的长久梦想。毫无疑问,库兹涅佐夫号航母是苏联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它继承了莫斯科级和基辅级航母的技术特征,同时也吸纳了美国重型航空母舰的一些技术特长。它的服役使世界海军中首次出现了滑跃起飞、拦阻降落这一新颖的航母起降方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该航母实现了众多技术上的飞跃,是苏联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制适合苏联特点和技术特长航空母舰的一个成功范例。
第五名一一法国
航母数量:1艘
法国作为发达国家曾经拥有过很多航母,但二战后法国的航母不是拆了就是卖了,目前仅剩一艘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虽然是核动力航母。但由于技术原因问题不断,最大的航速也只有25-27节左右,速度上甚至不如常规动力航母,极大限度地限制了戴高乐号的作战能力。
法国对于自己一贯的“武力自主”政策的坚持,从昂贵的戴高乐号就能得到印证。舰上的装备动力、武器、电子等绝大部分也都是法国自制,足以作为法国海军象征的门面。不过随着冷战结束,欧洲国家军费与军队规模普遍大幅删减,连带使得法国想维持国防工业能量都困难重重,而建造与维持成本都极为高昂的戴高乐号也成为法国财政的一大负担。从戴高乐号缓慢艰辛的建造、测试过程,就可发现除了工程上的难题之外,法国海军堪称是勒紧裤带咬牙苦撑,才让这艘昂贵的军舰缓慢地逐步形成战力。因此,法国海军执意建造昂贵的核动力航空母舰,是否有部分原因是虚荣,恐怕将成为一个争议的焦点。此外,表面上光鲜亮丽的戴高乐号在测试中状况百出,显然法军想摆脱长久以来“华而不实”的刻板印象,还需要多加努力。
第四名一一印度
航母数量:2艘
印度是二战后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印度曾向苏联和英国买过几艘二手航母,但如今都已退役报废。现存的两艘航母第一艘为维克拉玛蒂亚号,是从前苏联买获得,后改装更名为超日王号航母。第二艘是维克兰特号航母,是印度首艘自研航母,已经多次下水实验,目前仍未交付,有消息称今年八月份会下水。
第一艘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战斗力中规中矩,和原型相比有着质的飞跃,整体达到了同吨位同类型航母的巅峰。
第二艘维克兰特号中型航空母舰,是印度自行建造的一型航空母舰,也是一个传奇记录在世界航母发展历史上,各种装备需要进口,加上印度军方的各种回扣,从正式开工到下水服役足足花费了19年的时间,算是建设时间最长的航空母舰之一。
第三名一一英国
航母数量:2艘
英国作为前工业强国,航母也曾造了不少,但二战后经济困难,航母也是能卖的卖,卖不了的就自行拆解报废。目前仅剩两艘中型航母,一艘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另一艘为威尔士亲王号航母
第一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滑跃起飞、垂直降落”型航空母舰,这种起降方式此前只有轻型航空母舰和“兼职”航空母舰的美国两栖攻击舰采用。对于大型航空母舰来说,这造成的主要问题是可用的固定翼飞机受到限制,尤其是无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但F-35B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先进电子系统、强大的武器搭载能力以及伊丽莎白女王级预留的加装弹射器和拦阻装置的设计则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号将来入役后的实际作战能力可能一举超过装备米格-29K战斗机的印度和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将使用改装的米格-29K战斗机)航空母舰,而与搭载阵风战斗机的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和搭载歼-15战斗机的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相比,则各有所长。
伊丽莎白女王”号是英国海军首次用王室名字命名的航空母舰,在一战前英国曾以“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名字命名了一型战列舰,该型战列舰曾是当时最强大主力舰。如今用女王和王储的名字来命名新型航空母舰,无疑体现了该型航母在英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也显示出英国皇家海军准备重返“大型航空母舰俱乐部”的决心,也标志着英国海军进入了历史新阶段。
第二艘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继承了伊丽莎白女王级的“滑跃起飞、垂直降落”,虽然可用的固定翼飞机受到限制,且无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但F-35B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先进电子系统、强大的武器搭载能力以及航母预留的加装弹射器和拦阻装置的设计则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受经济问题困扰,英国计划在威尔士亲王号上先装备直升机,而暂不配备固定翼飞机,这样就使其变成了一艘超大号的两栖攻击舰。这样的配置可以在短期提升英国的远洋投送能力,又能锻炼舰员,为将来变身“航空母舰”打下基础。
第二名一一中国
航母数量:3艘
我国二战后没有任何一艘航母。但经过我们的努力奋斗,航母数量已经超过其他国家,并且拥有两艘中型常规动力航母辽宁舰和山东舰,并且已经形成作战能力。第三艘8万吨级航母福建已经成功下水,并且福建舰将搭载电磁弹射和电磁阻拦系统。短短几十年我们的航母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为我们祖国点赞,顺便期待一下,004号航母能不能上10万吨级。
第一艘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隶下的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也是中国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综合来看,以辽宁号为核心的航母战斗群,综合作战能力将会出现质的飞跃。它的主要活动范围应该是处于第一至第二岛链之间,进可攻,退可守,将能对本国利益区进行有效保护,同时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
第二艘山东舰是中国第一艘完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配套的国产航空母舰,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式迎来国产航母时代。山东舰和辽宁舰在外形上颇为相似,但是有了很大的改进,最大的区别就是舰载机规模将会扩大,而舰载机的增多将会使得山东舰的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但这些改进可不是简单地修改一下图纸。
第三艘福建舰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尽管福建舰依旧是常规动力,但其拥有的电磁弹射装置却使其成为美国外唯一拥有该技术的航母。根据其巨大吨位来看,它至少可搭载40-50架歼-15T或鹘鹰战斗机、数架歼-15D电子战斗机、4-5架空警-600预警机和多架舰载版直-20。不久前,山东舰刚进行了舰载无人机测试,因此福建舰服役时,可能还会配备类似攻击-11甚至暗剑这样的新型无人机!
第一名一一美国
航母数量:11艘
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其中包括10艘尼米兹级和1艘福特级。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是美国使用的多用途超级航母,也是美国最有实力的航母之一,从1975年正式启用,美国一共建造了10艘同型舰。尼米兹级航母,占据了世界最大军舰头衔数十年之久,尼米兹级航空母舰,都采用核动力推进,装备有4台蒸汽弹射器,4条拦阻索和4座升降机。战斗机弹射速率达到每20秒1架.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舰载作战联队的配置,是根据作战任务的性质不同,所以的配置也并不相同,可搭载不同类型和用途的舰载飞机,潜艇,导弹,火炮之类的配置。
它为核心的战斗群,通常由4~6艘巡航舰,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结构特点,都是大型岛形上层建筑,一般位于舰中部后方,雷达天线安装于岛型建筑的剑桥前沿的顶部。一般采用平板式对空搜索雷达,高大的综合主桅杆位于舰桥顶部中心位置,装载有电子作战雷达,列阵雷达,与火控雷达天线。封闭式的独立桅杆在舰岛的后面。一般尼米兹级航空母舰,装载有曲面框架是对空雷达天线,近程防御系统一台安装在左舷后方,一台安装在右舷飞行甲板下面。其余的两台近程防御系统分别安装在左右飞行甲板的过度处。8联装防空导弹发射装置,装在左右弦后飞行甲板弦外突出部位。左舷外突出部位安装的是mk-29导弹发射装置。
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由纽波特纽斯造船坞公司1968年开始建造,于1972年下水,在1975年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都在5万吨以上,搭载的武器装备,防空导弹有“海麻雀”2NGMLS MK49防空导弹,“拉姆”RIM-116防空导弹,与八联装防空导弹发射系统,火跑搭载的是CVN71或者GE/GD20毫米口径的火神“密集阵”与6管MK-15近程防御系统.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系统,SLQ36“水精”噪声抑制反鱼雷诱饵。直升机搭载的是4架西克斯基sh-60F“海鹰”反潜直升机,两架HH-60H“海鹰”攻击/特种作战支援直升机,以及9架sh-60B“海鹰”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搭载大约50架战术机,战术机的数量根据任务情况来定,和12架麦道A-18“大黄蜂”攻击机,36架麦道“大黄蜂”攻击机或电子战机,4价格鲁曼EA-6B“徘徊者”电子战飞机,4架格鲁曼F-2C“鹰眼”反潜战机,体配置一般取决于任务情况。
福特”级航空母舰 ( Ford class aircraft carrier)是美国最新一级大型航空母舰,属于美国海军第三代核动力航空母舰。该级舰是美国海军有史以来造价最昂贵的舰艇,前三艘预计耗资360亿美元。截至目前,“福特”级仍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航母。
“福特”级航空母舰采用了多种高新科技,配置了最先进的雷达电子技术等,进行白天和夜间同等清晰的作战能力,而且航母站群的打造,还搭载美国的先进战机,使用最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让航母机库中的战斗机能够快速出库,提速起飞,以最快反应参与到战斗中去,抢得作战的先机。
以上就是六个航母国家
该文章投稿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122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