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打战,对房价会有什么影响呢?
有四种说法:
说法一:如果战争爆发,一颗炮弹打过来,房子会被摧毁,这样房屋价值会瞬间归零;
即使没有被炮弹打中,但人们有这样的担忧,因此不会买房,房价还是会大跌。
说法二:房子是刚性需求,不管有没有战争,人们都要房子居住。
如果战争摧毁了一部分房屋,那供应端大幅减少,供应减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价格自然会上涨。
例如人们会蜂拥进入房屋没有被战争破坏的地区,从而推高该地区的房价。
说法三:战争爆发,会有大量年轻人上前线,这些都是购房的主力军,也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
年轻人都投入了战斗,可能会出现大量伤亡,这样会导致购房的需求大幅减少,因此房价会下跌。
说法四:战争需要天量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现代化战争,烧钱速度极快,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这样必然会造成通胀,物价上涨,房子作为商品之一,价格也会跟着上涨。
以上哪种说法对呢?
以下内容,记录一些思考,写的不一定对,随便看看,欢迎一起探讨。
01
—
用事实说话。
俄乌战争爆发,交战地区被摧毁的房屋,这些房屋毫无疑问是价值归零了;

以及难民逃离交战地区,这些地区的房屋价值就遭到了重创,因为没人会去战区买房子,这些房子甚至没了价格。
至于乌克兰首都基辅的房价,据乌克兰地产行业发布的信息:
由于战争的影响,大量已经撤离到欧洲的乌克兰民众,准备脱手在基辅房产,目前看到Obolon区部分公寓,业主现在基本报价5折左右的价格出售。但是由于战争期间房屋交易及过户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成交数量不详。另外由于乌克兰西部地区涌入大量民众,也间接推高当地房价。
总的来说就是富人都跑去欧洲,有个别降价大甩卖的。但由于有战区的大量民族涌入基辅,也稳定甚至推高了当地房价。
真实情况应该是:豪宅产品价格降了,刚需产品价格持平甚至上涨。
另外还有国内抗日战争时期的上海旧租界,房价是越打越涨:
1944年,上海法租界的地价,是1940年的40倍;
1945年,上海的房租,是战前的140倍。
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和乌克兰基辅一样,因为有大量的难民涌入租界,而且这些人带有大量钱财,进入上海租界后买地租房,就推高了房价;
另外当时的租界是进出口贸易中心,有众多工厂、商店,因为在租界内,这些产业得以保存,没有因为战争被摧毁,工商业发展有就业,能持续造血。
抗日战争结束后,进入解放战争。
这时,蒋校长开始了他的骚操作:疯狂印钱。
这导致了房价都暴涨:
1945年,上海宁波路房价2000元/平方米;
1946年,上海房价暴涨至10万/平方米;
1947年,上海房价暴涨至1500万/平方米;
1948年,上海房价暴涨至6500万/平方米;
1949年2月,上海房价暴涨至2.3亿/平方米。
直到解放战争打完,才结束了这场闹剧。
02
—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开篇说到战争对房价的影响,四种说法全对。
关键是战争会怎么进行,
战争不同的方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房价可能涨,也可能跌。
因此要预判战争,这其实是最难的。
佩洛西蹿台的时候,很多大V、以及大部分群众,都认为,如果她敢去,那战争就会爆发。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包括新联,持相反观点。
之前的文章佩洛西蹿台之后会怎样?提到,即使佩洛西去了台湾,我们大概率还是会按原剧本走,不会开战。
剧本里提到,把台湾岛围起来,是成本最低的做法。
果然在第二天,进行了围岛军演,这是历史首次。
预判事情,首要的是框架,只有框架对了,预判才能准确。
对于战争也同样。
很多人理解战争,就像影视剧里的,双方排好兵、布好阵,然后指挥官一声令下,两军发起冲锋,决出胜负,成王败寇。
这里其实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双方都认为自己能赢。
双方都是活生生的人,都会通过大量计算,胜率大,有把握,才会下重注。
但凡有一方觉得赢面不大,这样的战争就不会发生。
03
—
基于以上的方式,战场在海上,本土安全。
那开篇的说法一,炮弹摧毁房屋,房子价值归零,发生的几率极低。另外导弹造价那么高,顶多就打在机场跑道、铁路网、发电厂这些地方,不会浪费炮弹在居民楼,因此说法一不成立。
但不排除有人担心会波及沿海,而选择迁移至内陆。内陆可选择城市很多,这种迁移不会集中在某个城市某个片区,因此说法二可能成立,但不至于推高某地的房价。
海上作战,不像地面有大规模的陆军部队,因此说法三也不成立。
最有可能发生的,是说法四。
那么就可以回答标题提出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相反,房子可能会成为方舟的船票,在大水下能让你上船。
该文章投稿作者:梦见自己住在工棚里,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15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