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跑动速度在很多运动项目,如田径、各种团体球类项目当中等,都被认为是一种影响专项运动表现非常重要的素质。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影响跑动速度表现的关键因素。

在这里我们将跑动速度定义为:奔跑特定距离所用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决定跑速的因素只有两个,一个步幅,一个是步频。步幅是指每跑一步身体重心水平移动的距离,而步频则是每秒跑的步数。
步频和步幅:
那么步频和步幅又是分别由什么所决定的呢?
步频:
步频取决于两条腿的轮转时间,这个时间可以进一步分为腾空时间和触地时间。据相关研究显示,不同速度的跑者腾空时间差异不大,差异更多是体现在触地时间上,因此触地时间是影响步频的关键因素;
步幅:
而步幅取决于离地时的冲量(冲量=作用力x作用力持续的时间,意思就是我们跑动时蹬地的力量越大,蹬地持续时间越长,步幅就越大)和速度。
步幅和步频是存在一定矛盾的,可以同时提高,但是没有办法同时达到极致。例如在步频提高的情况下,步幅要想保持就主要取决于在短时间内产生能否更大的力量,否则就必然会导致步幅的下降。
到这里,为方便大家理解,就不得不说一下跑步的动作阶段了。
跑步的动作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支撑期和腾空期。
支撑期是从脚接触地面开始,到离开地面结束;
腾空期是从脚离开地面开始,到脚接触地面结束。这两个阶段决定着步频和步幅的表现,决定着跑速的快慢。

支撑期可以被进一步划分为支撑初期、支撑中期与支撑后期三个子阶段。
支撑初期的任务是下肢做离心退让吸收落地的作用力,同时迅速拉长肌肉肌膜积蓄弹性势能,所以非常强调下肢刚性,下肢离心力量的强弱决定了支撑初期的表现。
tips:
离心力量越大,退让距离越短,对向心收缩的转化速度就越快。离心力量如果过弱就会导致这个过程变长,肌肉和筋膜的拉长速度变慢,影响弹性势能的积累,进而影响后续的向心收缩发力,同时也会产生明显的制动,导致速度下降。

支撑中期的任务是从离心收缩吸收落地的作用力到向心收缩发力的转化,会有一个时间极短的等长收缩,此时会产生一个在垂直方向上最大的力,因此核心和单侧的髋关节能否稳定住骨盆不产生多余的动作,保证力量的流畅传递是决定支撑中期表现的重要因素。
支撑后期的任务是向心收缩发力,将前期积累的弹性能量释放,使身体向前移动,因此短时间内向心收缩产力的能力就决定了支撑后期的表现。
前两个阶段如果表现不佳会同时影响步频与步幅,后一个阶段在力量功率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变长会使步幅增加,步频变小,反之亦然。
腾空期与地面没有接触,因此无法产生与地面的作用力,所以对速度产生更多影响的是支撑期。但并不是说腾空期不重要,腾空期对速度的影响体现在需要高效、流畅的轮转腿,为下一步落地做好准备,否则就会影响到落地姿势,进而影响支撑期的表现。
例如,如果腾空期的屈髋速度不够,就会影响到屈髋幅度,屈髋幅度的受限会进一步影响伸髋发力加速的空间,进而使支撑阶段的发力能力下降,影响整体速度。因此摆动期与支撑期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关系。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影响跑速的因素分别由步频、步幅所决定。跑步的动作可以划分为腾空期和支撑期,这两个阶段的表现影响着步频和步幅。
在支撑期里体现在:支撑初期的离心缓冲能力、支撑中期的稳定性、支撑末期的短时间向心发力能力;
在腾空期里体现在下肢轮转的高效性和流畅性,能否为下一次支撑阶段做好准备。
该文章投稿作者:晴儿,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234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