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可再生能源!可燃冰是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以上。只是储备比目前已知的常用能源总和还要多几倍.但也是会有用完的一天的.
可燃冰就是一把双刃剑,弄好了造福人类,弄不好祸害整个地球。不要说咱们国家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大规模的开采可燃冰。
可燃冰作为一种矿物能源,我们大多是在电视、网络上听到它的名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可燃冰的身影。究其原因,是我国没有大规模的开采可燃冰并将其商业化。
什么是可燃冰
准确地说,可燃冰应该叫做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到火就会燃烧,所以我们称为“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种白色固体物质,有极强的燃烧力。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石油、天然气、煤炭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在燃烧后可转化为150立方米的天然气,和大量的液态水。
“可燃冰”是一个昵称,其学名叫做“天然气水合物”,就像“碱面”的大名是“无水碳酸钠”一样。
可燃冰的生成条件非常苛刻,气压要大于3万Kpa,气温要低于10°c。在这种长期高压低温的环境下,天然气被水分子包围、锁定,形成了像冰一样的结晶物质。
可燃冰本质上跟石油、煤炭一样,都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但相对来说,可燃冰的能量密度更高,理论上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50-160立方米的天然气。
我们简单算笔帐,如果普通一家四口人单纯烧水、做饭的话,2天用1立方米天然气,那么1立方米可燃冰释放的庞大天然气,理论上可以解决300多天的日常生活所需。而且,天然冰燃烧后的污染也比煤炭和石油低得多,是一种清洁能源。说天然冰是能源界的扛把子,这话一点都不为过。
更让人惊喜的是,根据科学家们的推测,可燃冰的储量约为2100万亿立方米,理论上至少能让人类使用1000年。而我国的可燃冰储量全球首位,换算成石油的话,比沙特阿拉伯还多25%。
总体来说,可燃冰储量丰富、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而且总量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倍,在常规能源日益匮乏的时代,可燃冰的出现让很多国人看到了希望。但是很遗憾,开采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
↓
方案①热解方式:利用“可燃冰”遇到温度会分解的特点,使其由固态变为气态,从而分解出甲烷,因为大量可燃冰都在海底,必须得在甲烷没融入海水之前对其进行收集,但如何布设管道,并高效收集是急于解决的问题。
方案②降压法:有科学家提出将核废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辐射效应使可燃冰分解。降压法的好处是不产生高温,但必须面对与热解方式同样的甲烷收集,管道设施问题。
方案③“置换法”:研究证实,将CO2液化(实现起来很容易),注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不一定非要到海底),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最后形成碳酸,大量碳酸在海水底是液态形式存在,二氧化碳比重是海水的数倍,所以液态的碳酸浓度也远高于海水。如果将CO2注射入海底的甲烷水合物储层,因CO2较之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挤走”,从而将其置换出来。
可燃冰概念
天然气水合物是指由主体分子(水)和客体分子(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及氮气、二氧化碳等非烃类气体分子)在低温(-10℃~+28℃)、高压(1~9MPa)条件下,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形成的结晶状笼形固体络合物其中水分子借助氢键形成结晶网格,网格中的孔穴内充满轻烃、重烃或非烃分子。水合物具有极强的储载气体能力,一个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可储载100~200倍于该体积的气体量。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被发现?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的青海省发现的。在2009年9月中国地质部门公布,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天峻县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的环保新能源。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nHO。
中国国内可燃冰主要分布在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据粗略估算,其资源量分别约为64.97x1012m3、3.38x1012m3、12.5x1012m3和2.8x1012m3。并且已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和青海省祁连山永久冻土带取得了可燃冰实物样品。
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还是不可再生的
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
非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经过亿万年形成,短期内无法恢复且随着大规模开发利用,储量越来越少总有枯竭一天的能源称之为非再生能源。非再生能源包括: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
为何不大规模的开采可燃冰呢?
很多人不禁要问,既然可燃冰的储量如此巨大,还有这么多的用途,为何不赶紧开采出来,造福人类呢?
其实是因为技术不成熟,开采难度大,稍有差池,还可能发生严重的灾难,比如造成环境的污染
我国南海就有大量的可燃冰,如今,只能采取小规模的试点开采试验,没有哪个国家在大规模的开采,首先,可燃冰所在的海底位置特别深,又是一种固体,不像石油,可以通过管道可以抽上来,或者直接喷出来
可燃冰的开采难度有多大?除了在深海或者冻土中,还有环境也是一大问题,因为可燃冰适合在高压以及低温的环境中,一旦开采出来,就会打破这种状态,温度升高了就会挥发掉,不像煤炭,石油能源那样容易
可燃冰在哪个海域存在?
世界上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的主要分布区是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
可燃冰在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中国南海海槽、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海域等,东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滨外和秘鲁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北极的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陆内的黑海与里海等。
天然气水合物在在地球上大约有27%的陆地是可以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潜在地区,而在世界大洋水域中约有90%的面积也属这样的潜在区域。已发现的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存在于北极地区的永久冻土区和世界范围内的海底、陆坡、陆基及海沟中。由于采用的标准不同,不同机构对全世界天然气水合物储量的估计值差别很大。
我的感观
除了开采难度大之外,成本也是很高的,大部分可燃冰埋藏在海底之中,美国曾经使用潜艇来开采,但是每立方米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大约是1267元人民币况且,如今的技术还不成熟,风险特别大,要是在开采的过程中,不小心导致大量的甲烷气体泄露的话,很可能引发强烈的温室效应,这对于气候和环境来说是巨大的影响
因为可燃冰适合高压低温的环境,要是突然来到了标准气压和常温的环境中,很容易造成甲烷气体的挥发,到时候产生温室效应就糟糕了
现在开采可燃冰依然停留在科学考研上,为什么不能商业化开采,可燃冰一种在海底的固体燃料,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海,一旦大规模开采就会引起海床移动,陆地就会引起地震,陆地下沉,南海又是世界Z治的热点,周边国家和欧盟一定不会放过这个问题,所以从商业化还是从Z治层面来看都不可行。
总结:目前比较好的可燃冰开采方案,即是置换方式结合降压法,使可燃冰以气态方式从液态的二氧化碳里面去获得,但开采成本太高,同石油与天然相比差距太大不具备市场优势,所以所有国家面对可燃冰也只能是水中望月一般,看着挺好的能源却无法进行利用。
该文章投稿作者:晴儿,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23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