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上海陆家嘴早已举世知名。如同徐家汇的得名来自于徐光启,陆家嘴的得名,同样来自于一位明代的上海人——陆深。

这位明代中期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与其他松江籍书坛骨干自觉担当起云间书派的中流砥柱,其“取法乎上,书外悟书”的书法思想为云间书派的再度崛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后来以莫是龙、董其昌、 陈继儒为代表的云间书派的昌盛。

在朝是名臣,在野是名士
陆深是一位学术成就颇高的博学者,明史称他“赏鉴博雅,为词臣冠”。这位大学士的好友何良俊在其《四友斋丛说》中认为陆深藏书量有“数万卷”,陆氏建于后乐园内土岗上的藏书楼名为“江东山楼”。
陆深学术研究精深,著述等身,“其文章书翰,极为史家推崇,名言德行,世人目为典范”, 传世有《俨山集》《史通令要》《书辑》等三十二种,约一百八十万字,且多为经世致用之作。清乾隆时所编的《四库全书》收录陆深著述二十一种,为明代上海人中绝无仅有。

《俨山集》
国初书法,吾松尝甲天下
明代书法史,是松江书派(云间书派——云间是今天上海的古称,明代设松江府,下辖华亭,故松江书派又称云间书派、华亭书派)和苏州书派(吴门书派),分别代表两个地域的书法彼此消长的历史。
针对云间书派与吴门书派两派之间一度此落彼长的情形,陆深在他的《俨山集》卷八十六《题所书后赤壁赋》中感慨道:“国初书法,吾松尝甲天下”。


陆深《芣苢诗册》
黄惇在《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中指出:“陆深与文徵明为同代人,文徵明一生以仿效赵孟頫为目标,而陆深则开始越过赵氏,以摆脱吴门书派首领文徵明在这一地区的辐射作用。”云间书派从陆深开始就有摆脱赵氏笼罩、突破吴门书派独尊一家的竞争意识。
“吾松尝甲天下”这一书法流派观的提出,足见陆深对流派书法传承发展的清醒认识。如果没有这种对书法流派发展学识上的独到见解,那么他在家乡的书法影响也就不可能如此深广。
书追晋唐,不学时人
陆深书法主学李北海 (李邕),笔法精到,功力渊深,呈现一派端稳凝重、平和雍容的风格,字里行间散发出帖学派文人书法特有的书卷气。
晚明何三畏在《云间志略》 一书中有如此评价:“深真、草、行书,如铁画银钩,遒劲有法,颉颃北海(李邕),而伯仲子昂 (赵孟頫 ),一代之名笔。”


陆深的代表作《瑞麦赋》
陆深的代表作《瑞麦赋》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呈现书风豪挺、结体茂密、笔画雄劲的显著特点。
明代前期的书法承袭元代的复古之风,沉溺在赵孟頫婉转流利的柔美之气中。对此,身处明代中期的陆深,受到李北海在提倡继承和发扬古代书艺与创新关系时所持的“似我者俗,学我者死” 的书学观的影响,形成了跳过赵氏,去追宗赵氏源头 —— 晋唐的强烈的数学思想。
云间书派的中流砥柱
陆深,这位明代中期成就卓著的书法家,与其他松江籍书坛骨干自觉担当起云间书派的中流砥柱,其“取法乎上,书外悟书”的数学思想为云间书派的再度崛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了后来以莫是龙、董其昌、 陈继儒为代表的云间书派的昌盛。
书法史学家研究,从影响上看,云间书派横跨明代初期和晚期共约一百七十年,再加上董其昌在清代的巨大影响,时间就更长了。而吴门书法影响中国书派只一百年,云间书派多出整整七十年。




陆深《行书书札》
四百多年前浦东先贤陆深为家乡云间书派能再甲天下而承前启后,引领发展,彪炳于中国书法史册。今日陆家嘴因陆深的故宅、祖茔于此而得名,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陆家嘴矗立起来的东方明珠塔,似含有一份特殊的纪念,更似带有一种特别的昭示。
该文章投稿作者:白回眸一笑,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246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