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团队在例行讨论中提到一篇《CELL》上的文章,费博顺口说到:“一只无菌小鼠600美元”。
这么贵???——把团队里的曹博(心理学)吓了一跳。
没错,那些实验中为人类付出和牺牲的小白鼠,一只600美元,差不多4000人民币,快抵上她养的加菲猫了。
不过话说回来猴子更贵,最普通的一只都要上万,还不包括饲养费——嗯,心理学中镜像神经元的实验就有用到猴子。


借着这个由头,作为生命科学创业者,健菌兄想通过几个事例吐槽下生物学科研有多贵:
01
试剂耗材
我们每天都会吃盐(成份氯化钠),京东上价格从高到低排,最贵的一款至尊盐100克88元(日常食用盐100克1元左右)。而生物试剂标杆公司Sigma他们的生物纯级的氯化钠250克494元——是一般食盐150到200倍的价格。
还有很多试剂特别是一些生物酶,我们买卖和使用都按微升微克计算,折算成一克轻轻松松几十万,比金子和钻石贵多了。
02
仪器设备
生物学实验室中的专用仪器,每个都贵得令人咂舌。
比如下图是健菌兄之前创办的基因公司用的Novaseq型测序仪(illumina公司生产),一次运行2天可以给70个人测出全基因组数据,你们粑粑中的肠道菌群也是用这个型号的测序仪测。

就这么个东西一台800万人民币,开机一次成本15-30万人民币,一年的维保费用100万;一辆宝马七系都不够它一年的维保费用,一辆带着金车标的顶配劳斯莱斯幻影才差不多这个价。

03
实验室装修
下图是健菌兄之前做的基因公司的实验室,从毛坯到装成这个样6000一个平方——假设家装100平的房子,就是60万的装修费哦(不敢想象可以装修出怎样的效果)。

总之,生物学科研中涉及到的试剂耗材、仪器、实验动物以及实验室还有健菌兄没多说的大型实验室装置,都比日常生活用品要昂贵太多,没有最贵只有更贵。
04
没法抵押典当,折旧迅速
现实中劳斯莱斯10年折旧,钢琴使用寿命上百年,一些高级名酒名表珠宝还能收藏,越老越贵,不济的时候还能抵押贷款或者典当,而Novaseq只有3年折旧,其他绝大多数生物学设备折旧年限也多是五年;
而生物学试剂除了稳定的化学试剂以外,比如广泛使用的工具酶、抗体等,普遍的保质期都不超过一年,通常从生产出来到拿到用户手中只有半年左右的使用期。
如果我们想抵押贷款使用资金杠杆来降低入行门槛,也是办不到的。因为抵押贷款的标的都是易于保存,不易损耗和贬值,且容易流通变现。我们的设备可流通的渠道那么少,一转眼就折旧没了,还会因为快速的技术创新连使用价值也没了。
所以生物学研究,特别是企业进行研究没有办法通过常规的银行抵押贷款等融资途径来获得资金杠杆,注定是一个高资金门槛的工作,天生昂贵。
05
研发和生产的均摊成本
我们再次以Novaseq测序仪为例,两年来全球全Novaseq 600销售了约600台,平均300台/年;而同等价位的劳斯莱斯2018全球卖了4107台。假定Novaseq的一个部件与劳斯莱斯的一个部件模具开发生产成本一样(事实上汽车工业供应丰富很多,只会更便宜),那么同一模具年成本均摊,Novaseq是劳斯莱斯的13倍多。
而Novaseq已经算是科研研究和精准医疗领域的通用设备了——也就说300台一年已经算销量很高了。
我早前参与投资的一家高通量荧光定量PCR仪品公司,从09年发明到17年被收购,这八年全球也只卖了100台出头,但是却需要一批生物学、材料及机械工程等领域的专家一起合作才能做出来,也确实解决了很多研究中的问题——例如环境抗生素耐药的通用检测平台。归根结底,研发用品因为用量少,研发生产成本无法通过大量生产而摊薄,每个都像限量版奢侈品一样。
那么如此昂贵有意义吗?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再以小白鼠举例,它们是我们在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模型。
我们会用小鼠来测试信号通路、作用机制、药效、药物代谢、安全性、毒理等等等等。在所有的药物进行正式的人体临床实验前,都需要先使用动物实验确认药效,观察有无明显毒副作用。在没有实验动物之前的时代,我们的每种药物得来都极其珍贵难得,甚至有人类生命的代价。
有了动物模型技术后,我们把小鼠做成各种肿瘤模型,胃肠病模型、代谢病模型还有名目繁多的科研模型,他们代替我们尝百药,在确认了基本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后,我们才会尝试临床实验,也因此大大加快了药物开发进度,同时减少了储多药物研发事故。
为了测试一个配方的组合的效果,往往需要设置很多个实验组别和一个对照组。为了确定效果来源,每个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影响因素的差别,这样一来实验中就会产生很多个实验组,并且组别越多,实验小鼠需要得就越多,相应的后续分析也就越多,还会需要很多衍伸研究手段。比如下图的一个外来微生物的肠道定殖研究,这就用了97只无菌小鼠,光是实验小鼠成本就超过40万。

这还只是简单的设计,如果是正交实验,一个批次就会用到几百只小白鼠。像我们费博,她其实已经杀鼠不眨眼,手上沾满了小白鼠的鲜血。
但是这也是因为这样严格的研究,才让我们这群生物学人敢进入大健康领域中的肥胖和糖尿病领域——早已充满谎言和虚假营销,但我们坚持以科学和效果说话。
该文章投稿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255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