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行政代码411100,车牌:豫L)是河南省地级市。面积2617平方公里,下辖3区(源汇区、郾城区、召陵区)2县(舞阳县、临颍县)。

漯河市总人口285.33万(2019年),常住人口266.82万,城镇化率53.97%。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46%,回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7%,其余为蒙古族、满族等。方言:中原官话-漯项片-漯河话。

漯河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南,北、西北与许昌市接壤,东与周口市相连,南接驻马店市,西连平顶山市。东西最大横距76公里,南北最大纵距64公里。

漯河地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少雪,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春季多风干旱。年均气温14.6℃,年均降水量600毫米左右。
主要景点:南街村、许慎文化园、河上街古镇、沙澧河风景区等。
美食特产:漯河麻鸭、繁城牛肉、贡品麻花、王岗镇小辣椒、北舞渡胡辣汤等。
高等院校: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职业技术学院等。
漯河市总面积约2617平方公里,下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共5个县级行政区。
☞河南省下辖地级市
☞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
市辖区:
- 源汇区
- 郾城区
- 召陵区
县:
- 舞阳县
- 临颍县

漯河市行政区划图

河南省行政区划图

漯河市南街村

漯河市许慎文化园许慎像

漯河市杨再兴纪念园杨再兴将军像
漯河市,别称隐阳城。国家食品名城,区域性交通枢纽。
元代时,因沙澧河相汇处,河湾状似海螺,得名为螺湾河镇。
明嘉靖年间,当地郾城知县,认为“螺”字用于地名不雅,遂改“螺”为“漯”。
清末,京汉铁路在这里修建车站,取名漯湾河车站,为方便,省略为漯河车站,漯湾河镇也随之称为漯河镇,时属郾城县。1948年设县级漯河市,1986年设地级漯河市,逐步发展为现今规模。
注: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的编纂者许慎即汝南召陵(今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后世尊为“字圣”。
该文章投稿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25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