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刚好处于第二次创业,寻找投资的阶段。看到自媒体上很多人对于如何创业很有兴趣,我试着回答了几个问题,结果这一回答不可收拾,私信给我的咨询创业问题邮件不少。下面这封就涉及到好朋友创业的问题,内容如下:
略懂先生:你好!看了你对创业的一些看法,受益匪浅。今天发私信给你,冒昧说说我的经历。我简单陈述一下我们的创业经历。我、阿勇、辉哥,咱们是在高中美术班同学,大家都有个共同爱好,喜欢写点诗歌、散文什么的,美术专业上的共同爱好就不用说了。辉哥是那种男生女相的男生,他逢人就面露涩色的微笑,用如今流行的话来讲,典型的小鲜肉形象。这种形象很有亲和力,让人产生好感,愿意亲近。阿勇则是那种木讷、憨憨的、为人很可靠的感觉,他专业上的成绩一般般,但他生活能力极强,日常中电灯坏了、马桶坏了等等,他很轻松搞定,也乐于帮人,随叫随到,提供无偿服务。而我性格外向,喜欢结交朋友,为人大大咧咧。相对他们而言,我算是差生。我并不喜欢画画,也无心于专业,成天就在学校瞎转,不是打打游戏,就是打打篮球,要么就是逃课……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只是想表达青葱年代的时光多么美好啊,年轻时的友谊多么纯洁。譬如下河捉虾捞鱼,然后就地生火烧烤着吃;上山采泡儿刺时,阿勇被毛毛虫毒肿得老大的香肠嘴。就像老狼在歌中唱到的一样,我们是睡在上下铺的兄弟,我们分抽一根烟,共喝一杯酒,共同畅想未来。“基情四射”的年代,美好的记忆如数家珍。但合伙做生意之后,这一切的美好友谊变得不复存在。【贰】很多年后,我们在广州相逢,我提出一起做专业摄影棚的想法,结果,两位朋友,一拍即合。辉哥因为摄影专业上比我们强,主要由辉哥负责经营,同时负责摄影师的工作;我负责对外业务和客户开发;阿勇负责外勤工作,道具、设备提供与摄影协助均由他负责。如此安排,大家并无异议。只是没想到的,合伙没日没夜的干了五年,明明影棚是盈利的,却导致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不说,还白白搭了五年青春。不仅于此,十几年的兄弟感情化为乌有,虽然没有闹到极端的地步,至少以后会老死不相往来。

合伙后,我才发现,辉哥和我高中时代认识的那个人判若两人,呈现给了我完全陌生的另一张面孔。原来他那种迷人的微笑,是一种骗人的假象,他这种假象体现在不同的方面:专业上,并非我们看到的那么厉害,半桶水的伪艺术家,拍摄的作品无一能让客户满意的,不是光线问题,就是角度问题,而他自己呢,听不进客户的意见,固执己见,造成很多业务流产。经营方面,凡事亲力亲为,拍摄后的照片完全可以交由专业的平面设计师来处理,他偏要利用自己有限的PS水平,自己设计。最后,导致设计过关,印刷出来的画册客户不买单。【叁】最重要的是公私不分,公司在第一年好不容易赚了第一笔大单,15万元。结果他全花费与北京女网友的交往中,广州、北京两地飞来飞去,不到一个月钱也花完了,感情也没成功。第二、第三笔重大费用开支,他都不顾我和阿勇的反对,当时我们也顾忌面子,不好撕破脸皮,他全花在追求大的影棚和繁华装修上。

另外,还有让人难以接受的一面就是辉哥的道德底线特别低。按说朋友妻不可欺,在我和阿勇都在谈恋爱期间,我和阿勇的女友都曾遭到辉哥暧昧骚扰。至于其他的女生,他自然更会有恃无恐。这一切让我瞠目结舌,如同吃了苍蝇般恶心,用我有限的想象力都无法与原来那个面带涩色,无害暖男联系起来。而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我们为了弥补辉哥造成的被动局面,我只好低价去争取客户,我和阿勇没日没夜的拼命接业务、跟拍。外人眼里,我们业务繁忙得不行,而账上一直是捉襟见肘。这样我们坚持了5年,彻底醒悟了,明白如此下去,可能会毁掉一生,只能及时止损了……
【肆】
这位朋友的信件远远比现在呈现出来更长,篇幅有限,就不全部刊登,以上文字已经做了一些缩减。表面看来,虽然我们是看他在数落曾经好朋友的不是,但如此长篇的痛诉,足见他对这份感情的看重。
这位朋友的故事,让我想起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台词,:“不要和丈母娘打麻将,不要和想法比自己多的女人上床,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合伙开公司”。个人认为,这部片子是近年来少有的商战电影,更重要的是它确实反映创业中出现的居多问题。

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合伙做生意,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对于这种矛盾冲突,影片中有很好的呈现,原本三个相当要好的朋友,没在条件最窘迫的时候产生嫌隙,却在生意越做越大,是否上市的这个矛盾点引爆,闹得鸡飞狗跳,不欢而散。虽然,最终化解了矛盾,一笑泯恩仇,有个完美的结局。但这多少也反映了和好朋友一起合伙的弊端,个人认为最大的问题主要是两方面的:
其一,朋友合作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产生利益之争,这样会导致朋友反目成仇。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揭露了,人在利益面前的劣根性——利益面前容易让友情让位,不惜牺牲友谊抽取最大的利益。
其二,造成私情与理性制度上的混乱管理。在商业合作当中,掺杂太多朋友感情,很容易拂不开面子,该批评的不批评,该拒绝的不拒绝,该罚的不罚。这样公私不分的结果会造成管理的混乱,严重打击整个公司团队的工作积极性。
【伍】
先从交友的源头说起。交朋友,我们讲究志趣相投,也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习惯地选择与自己兴趣、爱好、价值观相似的人,也就是三观相似的人。如此交友,再正常不过,但它存在局限性。
这个道理我在很多文章中讲过,这个世界如果只是根据个人喜好去教结交朋友,寻求合作,那就寸步难行了。因为你和喜欢的人交往,你只有得到相似的体验,而学会和截然不同的人交往,你才真正得到你欠缺的东西。正如人挑食一样,虽然有些食物你不喜欢,但它正是你欠缺的营养。
在合伙人的构建也是此理,相似的合伙人也是需要的,但资源和性格的互补是有利生意的发展的——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达到一个完美的结果。

“互补定律”的产生通常有个重要前提:彼此差异的双方能够在交往过程中取长补短,获取一定的满足感,话句话来说就是性格中依然存在交集,否则,可能会出现厌恶、排斥等情况。朋友间应当要志趣相投,性格相仿,即使偶尔出现矛盾,也绝对不能影响彼此间的深刻友情。
很多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步入名利场,就必须面对利益纷争,而利益争执难免对影响彼此间的友情,甚至会导致友情变质。因此,在考虑是否和好朋友,或者是亲戚和家人一起合伙时,一定要考虑利润和公私分明的问题。如果你自信能掌控这两点,好朋友一起合作也无妨。
该文章投稿作者:李小白,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27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