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说“汗血宝马”,所谓的汗血宝马,它的产地就是现在的土库曼斯坦。这马的真正名字叫阿哈尔捷金马。
这种马四肢修长,体态匀称,步伐轻捷,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因为这种马的皮肤较薄,所以在马奔跑起来的时候,甚至能看到血液在血管里流淌,这马的汗腺极其发达,出汗的时候,局部地方显得鲜艳,乍一看,像流血的颜色,所以叫它汗血马。
至于说汉武帝当年为了汗血马而发动战争,这种说法不正确,应该这样说,有些相应的因素,但是,绝不尽然。
那么,到底是怎么个情形呢?且容我慢慢道来;
第一, 汗血宝马、大宛、匈奴。
汉武帝当年,确实听说了汗血宝马之后,很感兴趣,因为当时汉朝的军马,的确需要改良,所以,就嘱咐去西域的使团,带上黄金,甚至说用黄金铸成金马,去换回一匹汗血宝马回来,总体来说,就是叫人去大宛,谈一下,以买的形式,把汗血宝马弄回来看看。
当时的西域地区,汉朝的影响力基本没有多少,甚至可以说很微弱,西域地区的掌控权在匈奴的手里。匈奴是汉朝的天敌,他当然不愿意看到西域各国与汉朝交往,所以,他就不但自己屡次截击汉朝的商队和使团,而且怂恿、胁迫其它西域小国也这样干。
当汉朝的使者到了大宛,说明意图,果然就遭到了拒绝,而且,使团回来的路上,还被抢劫走了黄金。
汉武帝知道之后,很生气,因为一个小小的大宛,就敢这样蔑视大汉天朝,这样下去,西域各国互相仿效,口传心授,在他们眼里大汉朝岂不是比一羽还轻?
最重要的是,匈奴一直在西域地区设置官吏,征收赋税,西域各国基本都已臣服匈奴,渐趋不知有汉的架势了。
最后一点尤其严重,匈奴每次出兵犯边,都有西域各国的人参与,长此以往,如何得了?
匈奴与汉朝漠北大战之后,急需休整,所以,它严密控制西域,不准西域各国与汉朝来往,袭击汉朝商队、使团不遗余力,大宛也参加了这些袭击汉朝的行为,最后,张骞两次通西域所形成的丝绸之路都被匈奴切断。
正是经过这些考虑,汉武帝决定征伐大宛。
第二, 一征大宛
太初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率领正规汉军6千人,又以欲立功自赎的刑徒数万,征讨大宛。
这次出征,起首就有问题,主帅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大舅子,很大程度是为了通过这次远征而给他积累军功,再有,朝野上下以为西域诸国名不见经传,难挡汉军一击。甚至后勤补给上都没有充分准备好,就出征了。
果不其然,到了西域,发现西域诸国对大汉朝的军队并不怎么在乎,一律拒绝为汉军补给粮草,这样,别说打仗,行军都困难,只能攻击一些小的城堡,寻找补给,等捱到了大宛,早已经军无战心,攻击几下,人家岿然不动,自己损伤惨重,这期间,就折腾有两年的时间了,汉军损失十分之八,贰师将军李广利竟然引军而返。
汉武帝气的严令李广利,不准进入玉门关,于是,这残余的汉军,只能蜷缩在敦煌一带,等待命令。
三, 二征大宛
转过年来的夏天,汉武帝又调度汉军并民夫近10万人,派了过来,要说汉武帝也真是有主意的人,第一次出征,朝内大多数人反对,这一次再征大宛,朝议可想而知,但是,汉武帝强力力排众议,周密布置这次战役,仅仅运输粮草,就征集了10万头,4万匹骡马。
所有军兵,着李广利指挥,继续攻击大宛。
西域各国这次见到如此规模的大军扑来,也都慌了神,都赶紧提供方便,只有轮台一处抗拒汉军,当即被大军屠城剿灭,一时西域震动。
经过对大宛的数月围攻,大宛自己内部起了纷争,城内贵族杀了自己的国王,拎着国王的头出来和汉军谈判,说如果赦免我们,就请汉军进城,汗血马你们随便挑,如果不赦免,那我们城里的人就只能杀了汗血马,血战到底了!
李广利与众将商议,见好就收吧,遂准其投降,进城后,选了3000多匹汗血马带走了。
综上所述,要回答“汗血宝马”的传说是真的吗?汉武帝真是为得到它而发动战争吗?”
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说,“汗血宝马”明确的存在,汉武帝发动战争却不是只为了得到“汗血宝马”!
汉军两次远征大宛,消耗国力,死伤亦多。
但是,不但征服了大宛,也威震西域各国,他们纷纷以子弟为质,为大汉藩属,确保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汉朝开始开发这一带,驿站、营垒、烽火台、遣兵戍守,进行屯田,为中华大一统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该文章投稿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28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