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取名为ENIAC,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宣告诞生。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摩尔学院教授莫奇利和埃克特共同研制。运算速度达到每秒钟5000次加法,一条炮弹的轨迹,20秒钟就能被它算完。
ENIAC计算机主要特征:5000次加法/秒、体重28吨、占地170m2、188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功率150KW
主要使用电子器件:电子管
埃尼阿克,总共安装了17468只电子管。它的耗电量超过174千瓦;电子管平均每隔7分钟就 要被烧坏一只。
第2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1956年,晶体管在计算机中使用,晶体管和磁芯存储器的使用促使了第2代计算机的产生。第2代计算机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54年研制成功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TRADIC。装有800只晶体管,仅100瓦功率,占地也只有3立方英尺。相比采用定点运算的第一代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普遍增加了浮点运算,计算能力实现了一次飞跃。
我国的晶体管计算机
1958年启动,1965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为用户运行了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在我国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第3代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1959年美国人基尔比向发明了集成电路。在不超过4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大约集成了20余个元件。
人们将集成电路分为中、小规模,大规模和超大型规模。第3代计算机的芯片属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IBM于1964年研制出计算机历史上最成功的机型之一IBM S/360。IBM由于S/360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业界的地位,“蓝色巨人”IBM几乎成为计算机的代名词。
第4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至今)第四代计算机最显著特点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运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采用,使得计算机向微型化发展,计算机不但可以放在办公桌上,而且可以放在手提包里,甚至衣服的口袋里,而其功能却大大增强,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价格却大大下降,一般家庭就可以买得起。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当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的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 巨型化 微型化 网络化和智能化4个方面
1.巨型化
将来计算机的巨型化具有高速度 高存储容量用来研究现在无法进行
的问题,这种计算机像人脑一样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单纯的提高电子
计算机的速度用传统的体系结构无法实现,必须从计算机体系中改进
就出现了巨型并行处理的结构的形式,如曙光1 巨型计算机
2.微型化
微电子学的迅速发展使得集成电路芯片的元器件以每18月翻一倍的速度
增长匀速可到达 2000MIPS。
目前市场上的手机 笔记本 都不需要昂贵的电源,消除辐射对人的影响
便于应用各种场合
3.网络化
用通讯技术把多个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连成网络系统,实现用户
资源的共享,进行 在线开展工作 ,如视频会议,激光技术,商务等。
4.智能化
计算机智能化是新一代计算机追求的目标,如何用人工的技术和方法
来模仿。已实现某些“机器思维” 或 劳动能力自动化的一门科学。
这初级含义就是从本质上扩充计算机的能力,使他越来代替人的
工作。
该文章投稿作者:满路 香,如若转载,请注明来自鱼鳞桐程网:https://www.yulintongcheng.com/37025.html